我五十多年来,参加了好几所学校的修建,从修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修建县党校,每次有我,虽然贡献不大,但也是出了一点力、尽了一份心。
在修建这些学校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父亲的一次善行义举,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看似非常平凡,但却体现了父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让我对严慈的父亲肃然起敬。
那是1978年,我在龙潭河五中读书,暑假前夕,因学校年久失修,加上恢复高考后生源陡增,学校决定改扩建教室、宿舍。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政府财政紧缺,建筑材料匮乏,建校财力严重不足。学校就发动人民群众捐赠帮扶、集资办学,动员全校师生“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当年,我家刚从桃源迁来慈利乡下不久,父母都是老实地道的农民,缺衣少吃,家境非常贫寒,住的还是两间低矮的土坯茅房。也许是生活的压力,父亲一生节俭,平时不苟言笑,常年一脸的冷冰,对子女要求更是严厉、近乎苛刻。我不敢对父亲讲修学校的事,只好悄悄的告诉母亲。母亲性情温柔,通情达理,虽是个文盲,但硬是靠着对毛主席的满腔热爱和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刻苦好学、强行记忆,毛主席的“老三篇”竟倒背如流,曾评选为桃源县妇女活学活用毛选的积极分子,她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在养育子女上更是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她便找父亲商量,我以为父亲会坚决反对,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不仅没有反对,而是马上表态,再穷也要想办法,再苦也要出把力。可当时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用钱了,我读高中的学费都是母亲带着我借遍了所有亲戚凑起来的,且每个星期母亲都要步行几十里山路给我送米送私菜,日子过得非常窘迫。他和母亲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决定把积攒下来准备修自家房子用的檩子树捐献一根给学校,并由他亲自送去。父亲对我说,只要你认真读书,今后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应当做的正事决不会含糊。我默默的点头答应,我知道,父母都出生在旧社会,苦大仇深,希望子女在新社会好好读书、做一个有用之人,靠知识过上好日子,这是父母一生辛劳之所求。父亲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之举,感动得我一夜无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起床张罗着借板车、选檩子,母亲则早早的起来弄饭。早饭后,我便和父亲拉着一根上好的松木檩子树,跋山涉水,朝着山外五十多里地的学校出发了。当时,正值酷暑,烈日当空,父亲在前面拉车,并一再要我坐在板车上,我看到父亲翻山越岭,汗流浃背,不忍心再给他增添负担,便在后面帮他推车。
途中,遇到一处近百米远的低洼公路被黄石水库汛期上涨的洪水淹没,一开始不知深浅,后越走越深,车轮竟沉入水底,而车架和树却浮在水面,前面洪水一片汪洋。父亲二话没说,先把我背过去,再返身将车轮和车架、树绑在一起,利用水的浮力拉车。一路水深及腰,因水浑浊看不清路面,全靠感觉和判断摸索着前进,好几次差点滑到公路墈下,墈下水深几十米,父亲又不会水,非常危险,吓出了我几身的冷汗。而父亲却一身的汗水、洪水,弄得全身衣服湿漉漉的。父亲一改往日威严冷峻的面孔,憨厚的笑道,现在凉快了。我看着父亲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面庞和用力拉车的佝偻身形。霎那间,我心痛得直想哭,严父慈心,父爱如山,为了子女,置生死于度外。顿时,我对父亲的印象逆转,父亲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品格越来越高尚。我有这样慈爱的父亲、有这样担当的肩膀、有这样坚强的依靠,还怕什么贫穷、还怕什么困难啊。一路上我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决不辜负父母对我的生养之情、哺育之恩。
时光飞逝,几十年一晃而过。可是物人两非,县五中撤销变成了镇中学,原修建的砖木学舍已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前几年父母也已先后故去。但此情此景,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虽书没读出个什么名堂,没有让父母过上很好的日子,但在为人做事上,一直谨记父母的谆谆教诲,秉承他们正直善良的传统美德和勤劳俭朴的清廉家风,遵纪守法、积德行善、勤俭廉洁。
如今,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亿万农民脱贫致富,人们再也“不愁住、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过越好、蒸蒸日上,我也家庭幸福美满、住上了高楼洋房、步入了小康生活。我想以此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你们的苦没有白吃、你们的坚守没有白费、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好好的在天堂安息、静候我们的佳音!(黄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