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讯(文/全媒体记者 宋美慧 曾甲长 通讯员 吴倩 图/全媒体记者 张林海)
4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
从市城区向东出发,进入慈利县三合镇,一路上公路蜿蜒盘旋。正是雨季,沿途多处滑坡,桌子大的石头从山坡上滚落横在路中间,碎石、山土撒了一地。尽管山路坎坷,但三合口中学连续十多年屡屡位于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前十强,甚至一度被誉为“三合口现象”……诸多事迹,犹如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我们前往!
扎根高山杜鹃花开
走进三合口中学,教学楼彩旗飘飘,干净整洁;教室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们在奔跑、欢笑……这是一处青春飞扬的学校,徜徉在校园当中,有如回到少年时代。
看到我们到来,校长唐耀明热情地过来招呼。他告诉记者一行,三合口中学,是由原中心完小和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制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年8月,目前,学校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3人,专职教师43人。
“乡村教育要振兴,重点在质量,关键在师资!”唐耀明校长告诉记者,43名教师,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个个都是学校的“宝贝”,多年来他们坚守在山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书写了对大山无限的忠诚和深情。
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黄芳,就是唐耀明极力推荐的老师。自2007年到校后,她所带的班级无论班纪、班风,还是学风、精神面貌,都走在学校乃至片区同行班级前列,2017年、2018年她所带的84班、86班在连续两届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评比中蝉联全市第一名。
这样一位“名优教师”,多年以来有数次调去城里工作的机会,但她不为所动,犹如大山里的杜鹃花,将根深深地扎进三合口这片高寒山区,培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和年轻老师,只为山区更美丽。
这几年,为了让学校的青年教师快速提升,黄芳开始担任三合口中学文科组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她就召集组员制定教学教研计划,主动上教研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培养新进教师,反反复复听课,不厌其烦地评课,不断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今,余亚莉、谭昭、黄鑫等青年教师在她的培养下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多次在各级赛教、论文评选中获奖。
“教师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更是一份有成就感、有使命感的工作。”黄芳自豪地告诉记者,和她差不多一起进入学校的,还有诸如唐清毅、黎运志等教师,多年来,大家兢兢业业、戮力同心,在校领导带领下,支撑起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都来自同一片山区,热爱这里的孩子,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区改变命运!”
爱心浇灌青春之花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带好这里的孩子,是三合口中学教师朴实而共同的心声。
山区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作为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三合口中学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反复的实践中,老师们得出结论:只能且只有用绵绵不绝的爱心浇灌!
有位姓王的学生,母亲早年去世,家里只有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经济来源依靠2头牛和种点粮食。九年级下期5月的一天,父亲被自己家养的牛撞断了六根肋骨。住院已经三天,父亲还不敢让孩子知道。班主任黄芳得知消息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孩子,多次和她谈心,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周五放学后,她带着孩子一起去县人民医院看望她父亲,并把孩子带回自己家中照顾……在老师的开导下,这个孩子相比之前更加勤奋刻苦了,最后以全县第62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免费师范生。
农村的孩子,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且进入青春期后,往往早恋、叛逆等一连串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有位孩子,因为缺乏亲情,平常很调皮,屡教不改。有次晚饭时间和同学打架,弄得全身是伤。班主任卓海霞知道后,没有当场对他责骂惩罚,而是把他带到学校外吃面条并开导他。一开始,孩子倔强得一句话都不说,吃面的时候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经过这事后,孩子变了一个人,开始认真读书,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面对这些稚嫩的孩子,只有你用心去温暖他们,用行动去关心他们,才能真正打动他们,从而引领他们走上正途。”卓海霞老师感慨地说,以心换心赢得孩子的认同,是身为老师的一项基本功。
有位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家超市偷了东西。朱家敏老师发现后,并未当众处罚,而是私下和家长商量解决,一起带着孩子去向店家道歉,“乡村孩子自尊心更强,在处理敏感问题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们,并耐心引导,过于苛刻只会物极必反。”
在三合口中学,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唐清毅老师班上有一位学生,受疾病影响学习非常吃力,写字都比较困难,但唐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反而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习。“我在教室后面弄了一张桌子,每次课余休息时,就把他叫过来补习,一字一句反复讲,直到他彻底学会。”在唐老师耐心教导下,这位学生各项成绩进步很大,语文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到中考时考了87分。
漫山遍野“杜鹃红”
在三合口中学,老师带领学生们打热水洗脸洗澡、打饭、打扫卫生,是几乎天天坚持做的事情。一批批的教师,担当孩子们“爸爸”“妈妈”的角色,用爱心浇灌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体认到了学习的快乐,让他们有了健全的心智。
一位姓范的同学年前给老师写了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因为家境贫困,父母离异,父亲整天喝酒打牌,母亲另嫁他乡,即将步入歧途的我在那个冬天觉得异常的寒冷,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单薄得寒冷入骨。一个赶集日,黄芳老师硬是拖拽着把我带到街上,买了棉衣、棉鞋……
对孩子如父如母,三合口中学的老师们做到了。为了鼓励学生,有的还从自己工资中拿出钱,制定奖励规则,对在班级各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实行鼓励。有的老师,在自己女儿烫伤后,仍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连夜冒着大雪翻山越岭赶往学校,只为看一眼学生是否平安!
“三合口曾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鲜血曾经染遍了这块土地。我们学校的老师也传承了红色精神,真的就如山上的杜鹃花,忠诚,有奉献精神,从来不讲价钱!”唐耀明校长告诉记者,今年开学时,因为生病、婚假等种种原因,学校一下子少了10位老师,所有任务一下压到了其他教师身上,有的老师从原本带小学班突然变成带初中班,有的老师从带初一变成带毕业班,但没有一个老师抱怨,从校领导到年轻教师,个个早起坐班陪读,晚上义务为掉队学生补习,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付出终有收获,在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三合口中学连续17年来会考成绩的上学率、升学率等都位于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前十强。
爱在传递,种下的善果也最终会回馈大山,许多从三合口中学考出去的学生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母校任教,谭昭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刚毕业的他,回到这里时担任初一的数学和物理老师。
“以前我们的住宿环境都不是很好,还要去别的地方打水,现在学校的各个环境已经有很大的提升。”身为农村孩子,谭昭十分熟悉山里娃的习性,课堂上他严厉教学,课堂后的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大家都管他叫“昭哥”。阳光开朗的他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人很难想象读书时他还是个比较内向寡言的学生。“在这读书的时候,我其实很瘦小,但学校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关爱与帮助,最后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选择回到这里,就是要像我的老师们一样,传递这份正能量。”他说。
最近几年,像谭昭一样从三合口走出去的学生又返回到这里教学的,已经有十多位。大山依旧还是大山,但山上的风景已经不一样,曾经零散分布的杜鹃花,已经漫山遍野地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