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尹明) 瑞塔铺镇桑瑞家园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东城集中安置点,位于瑞塔铺镇鸟儿岭社区,占地面积19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92平方米,于201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4月完工,共12栋288套住房,安置了284户972名搬迁群众,涉及全县19个乡镇78个村的229个村民小组,其中最远者来自于距离安置点90多公里、需三、四个小时车程的人潮溪西莲村。搬迁群众中,汉族群众45人、土家族群众704人、白族群众193人、苗族群众29人、侗族群众1人,他们中的中老年人有244名、儿童有121名。小区现有党员4名,1人担任社区干部。
从山村搬进城镇社区,如何能安心扎根?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邻里间怎样相处?针对搬迁群众生活观念大更新、生产方式大转变、社会关系大重组、邻里关系大调整的新社会形态,桑瑞家园安置点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坚持党建引领,以“四联”促“四融”,统筹各类资源,汇集各方力量,做好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用实干解锁移民群众心灵,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既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联小区推进“融心”,党建引领有活力
引导组织渗透,实现融通管理。瑞塔铺镇积极引导推动社区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整合党建力量,实现融通管理。建立社区支部委员列席小区支部会议制度,集中参与分析解决小区群众诉求问题;选派搬迁群众代表担任社区干部,支持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设立驻点工作队。由县生态环境局选派专人进驻小区进行管理服务,帮扶小区创新提升治理水平。实施两薄并行,保障群众权益。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思路,实行搬迁群众迁出地“户口簿”与迁入地“居住薄”双线并行机制,用“户口簿”将搬迁群众的户籍明确在原籍,确保搬迁群众依法享有迁出地土地承包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选举权等;用“居住簿”将搬迁群众依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明确到迁入地,通过移民搬迁信息管理系统与民政、社保、社区等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做好搬迁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服务,实现“人户分离管理、信息共建共享、服务无缝对接”,有效保障了搬迁群众在迁出、迁入两地的合法权益。提供全能服务,打造温情小区。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社区整合各种力量竭力为安置小区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以及“环卫有设施、购物有超市、运动有场地”的“六有”要求,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配齐图书室、文体娱乐室、文明实践所、公共食堂、卫生室等,各类公共服务用房共占地630平方米,丰富搬迁群众生活方式。设立便民中心。提供便民惠民公共服务,小区群众不出小区既能享有就业引导、政策咨询、政策落实等。聘请物业管理。全方位提供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水电维护等专业物业管理服务,自疫情发生以来至今,社区一直免费为小区提供专业管理公司服务。注重理念浸润,润通群众心灵。从细小出发,逐步推动搬迁群众从农村村民向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相融。培训生活技能。开展居民生活技能培训,以集中和上门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掌握智能门锁、冲洗马桶、燃气、液化气安全使用、城市交通规则遵守的知识技能。帮整微菜园。考虑搬迁群众以往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生活成本、满足群众需要为主旨,瑞塔铺镇人民政府在距离安置点1公里内的杨家洛居委会出资流转26亩土地,用闲置土地打造出一块块“微菜园”,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能有地种、有菜摘,不仅有效降低搬迁群众的生活成本,更充实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精神文明。组建广场舞社团,经常性组织小区住户开展“传唱桑植民歌”“学跳广场舞”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举办文明家庭评选,推动搬迁群众共建与邻为亲的文明幸福小区。
小区联产业实现“融力”,拓宽致富新路子
产业兴、就业稳,才能激发群众幸福生活内生动力。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搬迁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扶贫工厂、就业培训、劳务输出、集体分红”等措施,大大提升搬迁群众就业率和年收入,也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安置愿景。扶贫工厂建在小区内。政府将桑瑞家园部分楼栋1楼门面房规划为工厂车间,引进康华粽叶有限公司、雪莲果(电子原件制作)、藤椅加工厂、百丝纺织有限公司4家扶贫工厂,鼓励小区内搬迁户自主报名,经过岗前培训后上岗就业。截至目前,四间扶贫工厂共增加就业岗位约200余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04人,人均增收达到30000元每年,扶贫工厂为群众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就业帮扶送到心坎上。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借助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围绕群众就业需求,开展面点制作、烹饪、手工制品等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6次,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00余条,帮助340人实现外出务工。就业岗位规划社区旁。大力创造就业机会。依托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湘商回归”政策,与企业对接,并结合乡村振兴,在社区附近规划设计工业园,力争为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如提供公益性岗位,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优先招聘易地搬迁安置户适龄人员上岗,办理移民各项业务。集体分红一分都不少。按照搬迁群众原籍享有土地、林权等权利,对原加入户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群众,继续享受当地产业收益分红;按照居住地住户享有权利,满足条件的搬迁群众享受扶贫工厂门面出租集体分红收益。一系列的稳就业、稳收入的举措得到落实,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可致富”。
党员联群众深度“融情”,为民服务零距离
建立“一站三队”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模式,打造温情搬迁安置小区。打造“睦邻驿站”服务平台。鸟儿岭社区按照“敲开邻里门、认识邻里人、增进邻里情”工作思路,建设了集党群服务、邻里议事、志愿服务、民意收集、图书阅览为一体的“睦邻驿站”,常态化开展党群服务、邻里议事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休息歇脚、休闲娱乐的场所,让19个乡镇的搬迁群众变成互帮互助的异地亲人。开展党员先锋队结对服务。结合“党员先锋系数”,坚持以睦邻服务为主旨,将鸟儿岭社区与桑瑞家园小区党员整合起来,组织27名党员联结小区居民280户,发动党员深入桑瑞家园小区楼栋开展党员服务活动,并采取“线下走访+线上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摸清群众生活困难、致富难题、信访问题以及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了问题搜集、解决的及时性精准性,大大提高群众满意度。开展志愿服务队便捷服务。桑瑞家园小区现共设立了3支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党群服务、邻里议事、大讲堂志愿服务等,并参与小区巡逻、访贫问苦、政策咨询等活动,为小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开展邻里朋友圈互助服务。通过建微信群、朋友群等方式建立小区“朋友圈”,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微诉求”“微心愿”,着重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深化邻里互帮互助,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温暖。
老干联学生传承“融爱”,居民生活有温度
瑞塔铺镇将“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建设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融入基层社会大治理,广泛发动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作用,关爱守护搬迁安置户的幼小儿童,传唱了“金秋幸福家”之歌。建档立卡分类帮扶,让留守儿童备受关爱。由镇政府机关退休支部书记牵头,召集14名老同志对辖区105名“留守儿童”分类建档、长期监测、精准帮扶。打造“四点半”留守课堂,让“五老”精神发光发热。在党员之家设立“四点半”留守课堂,每天由2名老同志轮流护送辖区小学内无人照顾的孩子至“四点半课堂”,承担起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员、临时监护人,开展每天讲述一个励志故事,教授一堂专业特长,陪伴玩一次娱乐活动,通过打打乒乓球、下下棋、画画、唱歌等,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解决了安置小区居民的后顾之忧。现年86岁的前任老支书陈广义举办的红色书画班已成为孩子们“假期欢乐园”,参加红色书画班的孩子们每年的春节前都会为镇上广大群众写对联,开展班集体书画展一次。开展结对帮扶,让老幼联结更紧密。支部组织老党员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先后培育优秀生107余人,帮教转化希望生25余人、累计发放爱心助学款6万多元,帮助50多名贫困学子摆脱困境重返校园。此外老同志还分片跟踪开展常态化走访、谈心、帮教,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儿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赠一张贺卡,说一句祝福,传一份真情”活动,加深老干部与留守儿童情感交流,建立更有温度的老幼联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