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桑植县

老百姓的“身边学堂”

桑植县推进“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工作侧记

2019-01-08 09:59:13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本报通讯员黎治国

    “脱贫攻坚讲习所,干部群众你和我,宣传政策讲道理,房前屋后种水果,党给我们拔穷根,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桑植县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里流传的快板词,简单质朴的语言道出新时代干群的鱼水深情。

    因民需而探路,为惠民而讲习。当前,桑植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全面推行“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按照“六有标准”(有场地、有机构、有师资、有制度、有标识、有资料)在全县23个乡镇298个村(居)设立“党员群众讲习所”,创建讲习阵地,立足扶思想、扶精神、扶能力、扶文化,拓展讲习主体,成为理论政策的“快递车”、脱贫攻坚的“训练营”、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截止11月底,开展讲习1800余场(次),受益党员群众达8万多人(次)。

    遍地开花,热潮涌起

    红色家园,热潮涌起。桑植县是贫困县,在全县开办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是为了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树立脱贫攻坚信心,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2018年5月,桑植县委作出创办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工作的部署,各村开设讲习所,出台了在全县兴办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的相关文件。

    如今,讲习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组建党的理论宣讲、扶贫政策解读、实用技术培训、红色文化传承、乡风文明打造等五支专业讲习队伍,形成由县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县直部门政策专家、县乡农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田秀才”、乡贤榜样、道德模范、致富能手、“脱贫明星”等为骨干共1200余人的讲习员队伍。今年5月,各村(社区)讲习所纷纷挂牌成立,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讲习,切实增强讲习效果。

    在桑植县利福塔镇青龙村,讲习所里很是热闹。农闲时,村民都喜欢到农民讲习所“听听课”“充充电”。“讲习所不但宣讲党的好政策,还教授各种实用技能,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真好!”讲习员用乡音土语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群众也更容易接受。自村里开办讲习所以来,村民几乎每期都参加。

    “讲”成了一道风景,“习”成为一种自觉。如今,桑植县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遍地开花,已成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讲习有方,致富有道

    “同志们,听我言,要苦干、要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12月,虽然寒风习习,桑植县不少村将十九大报告内容专门编排成山歌、快板、小品、舞蹈等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为盘活“怎么讲”,桑植县按照讲习“便民化”的原则和“面对面、心贴心”的要求,不断创新讲习方式,把讲习所设到田间地头上,把土话语讲到群众心坎上。

    开展“菜单化”分类讲习。针对党员干部、农村群众、社区居民、青年学生等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运用不同的讲习方式、选配不同的讲习内容。如利福塔镇青龙村讲习所根据群众开“农家乐”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了红薯糖加工讲习。

    开展“便民化”流动讲习。按照课堂式大集中与互动式小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群众在哪里、讲习就到哪里”。凉水口镇、八大公山镇、马合口白族乡等乡镇把讲习场所设在田间地头、种养基地、农户家中等地方,讲师手把手教、群众点对点学,通过直观、形象、可触“体验式”现场教学、现场指导,确保群众能尽快地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该乡马合口村今年仅粉薯“订单农业”就发展到600亩,可直接增收200万元,惠及450人。

    开展“鲜活化”生动讲习。采取趣味答题、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听众提问题、谈感受、作点评,实现讲习工作的互动化。瑞塔铺镇采取“夜校”“田间流动课堂”“生产基地课堂”“远程教育课堂”“村村响”等多种形式,与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结合起来,及时为基层党员群众传播新思想、宣讲政策、培育新技术。

    开展“本土化”贴心讲习。以基层一线群众听得懂、能领会为目的,注重采用方言土语开展讲习,走进群众门槛做动员、下到群众田坎教技术、融入群众心坎转观念。洪家关白族乡洪家关村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主动深入居住分散、农忙时节难以集中的贫困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谈、零距离讲解。贫困户陈俊山深感收获很大,表示要学好网络技术,争取成为农村“电商”。

    讲习有方,致富有道。目前,主管讲习工作的县委宣传部正在谋划,拟采用“数据大跑腿”的方式,利用党建云平台、建立QQ和微信群、公布农技讲师电话等形式,搭建群众与讲习员直接沟通交流、咨询解答平台。

    瑞塔铺镇瑞市村陈俊辉参加讲习后,开始规模养殖,目前养鸡500只、白猪20头、黑山猪18头,对未来脱贫充满信心。洪家关白族乡洪家关村谷思钰把农村“土货”卖到了网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预计今年营业额可突破100万元,实现纯收入20万元……

    如今,桑植县各村(社区)讲习所注重扶智与扶志结合,武装了群众脑袋,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创新机制,常态开讲

    “讲习员由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他们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方式宣讲,也充分体现了农民在讲习所中的主体地位。”在桑植县乡村,讲习所在群众中很受欢迎。

    在讲习中,桑植县制订讲习“菜单”,各村(居)讲习所“点菜”,重点讲理论、讲政策、讲技术、讲教育、讲文明,对农村群众思想行为进行有益引导。讲扶贫政策,向贫困群众讲清楚中央、省、市、县出台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惠农惠民政策,并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分别讲清楚对应的教育、医疗、危房改造、产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的脱贫政策,同时印发《扶贫政策口袋书》,引导群众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会用、用好相关政策实现脱贫。通过讲政策,贫困群众的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95%以上。

    桑植县委宣讲团成员杨国培精心备课,形成“传承孝道、和谐家庭”等系列讲习专题,在开讲以后引起轰动,被各个村(居)争相邀请,每天要讲1至3场,目前已宣讲200余场次,受众10000多人次。注重讲乡风文明,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宣传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训家风、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洪家关白族乡退休职工贺兴孟,在各村巡唱桑植民歌,义务宣讲红色文化、讲好红军故事。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红军遗属的道德模范贺晓英,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榜样。

    讲习开展常态化。桑植县建立完善常态化的讲习机制,出台《讲习所管理制度》《讲习活动开展制度》《讲习资料管理制度》《讲习效果评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组建23个工作指导组,对23个乡镇的党员群众讲习所工作实行一对一督导、点对点指导。同时把讲习所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核,强化督查调度,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各乡镇讲习所开办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考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