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桑植县

红土地白茶飘香

2019-01-22 09:30:30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黎治国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地处北纬30度,武陵山脉腹地的桑植县是湖南省重点产茶区之一,有现存树龄700多年的古茶树。自建国以来,桑植县有四次大规模发展茶叶的经历,但因产能不足和茶叶品牌名气不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的茶业发展陷入困境。茶园的面积逐渐锐减,2010年,全县茶园不到2万亩,茶叶产量不到100吨。

    时过境迁。近年来,沉寂多年的桑植茶叶又开始在茶界崭露头角。全县现有茶园近6.5万亩,茶叶产量1200吨,综合产值1.5亿元,成为全省“三湘四水五彩茶”主推公共品牌之一。从没落到重生再到辉煌,桑植茶叶如何实现了嬗变?

    提速茶叶进入政府规划

    谈到桑植茶叶近年的发展,要从2012年底该县茶叶办正式成立说起。桑植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将茶叶作为全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来抓,并成立由县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县茶叶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茶叶办)专抓茶业发展。

    坚持适地种茶。该县土质复杂,为摸清全县适宜栽茶的区域,茶叶办技术员翻山越岭,劈荆斩棘,查看地理位置,检验土质。根据板页岩土质最适发展茶叶,最终确定了茶园布局“一园一带一片”及三条重点茶叶走廊。

    坚持良种良法。按照省茶科所建议,坚持采购黄金茶,碧香早和槠叶齐无性系良种,并根据不同海拔试种的反应,最终确定区域用苗品种,并严格落实省茶科所技术方案,双株双行,按照有机茶要求,根据本地情况发展林间茶。

    坚持脚踏实地。“工作到山头、指导到农户、跟踪到企业。”这是茶叶办对每个技术员的要求。坚持资金整合。县委县政府每年整合发改,农开,扶贫和移民等部门资金1000万元以上,桑植茶叶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

    提质创建桑植白茶品牌

    根据桑植县茶叶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乱、杂,“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没什么”的现状,该县县委县政府分析市场走势,决定另辟蹊径,避开竞争激烈的红茶和绿茶,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确定以白茶为突破口,整合全县品牌为“桑植白茶”,为打破大锅饭,激发各企业发展自主性,实行母子品牌,产品包装统一为桑植白茶,标注各自的商标,全县形成合力,一举拿下湖南省茶叶行业“袁隆平特别奖”。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县茶叶办提出从“土壤”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编制《桑植白茶培管技术标准》和《桑植白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申报桑植白茶地理标志产品和桑植白茶原产地保护,规范桑植白茶使用标准。组织、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各类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等茶事活动。

    茶叶,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如何推陈出新,提高广大茶农种茶、制茶、品茶的水平,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桑植县连续3年与省茶科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桑植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共培训茶叶加工技术人员300人,如今,这些技术人员已成为全县各茶厂的骨干。

    提效共同创业联户开发

    人潮溪镇曾是桑植名优茶的主产区,历史上最高峰时种茶面积有1.1万亩,年产茶叶1200多担,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地茶产业急剧下滑。至2010年,全乡仅剩下老化茶园1500多亩。为重振旗鼓,镇政府根据境内宜茶荒山、荒坡较多的特点,提出了“大户、联户成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开发,现在全镇茶园面积达1.3万亩。

    茶产业发展8年来,如何带动农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新一轮茶业发展之初,桑植县就确立了共同创业、联户开发、能人带动的产业发展架构,细化产业链条。同时以合作社带动老百姓发展基地,乡镇茶叶企业负责收购鲜叶加工成白毛茶,县内招商的超级龙头企业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负责订单收购全县白毛茶,精制加工和销售,县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广桑植白茶公共品牌。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