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武陵源

武陵源:信息化装备护翼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2015-04-29 10:37:46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屈泽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张家界新闻网4月29日讯 (通讯员 屈泽清) 为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张家界市结合实际制定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张家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在2015年前全市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将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教育信息化率先发展。自2012年启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来,该区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先后投资1900万元为全区7所中小学校接通电信光纤,在全市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于2013年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验收,城乡学校同步跨入学校管理网络化、日常办公自动化、教育资源数字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时代,为武陵源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班通”覆盖城乡学校

    武陵源区天子山中心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天子山脚下。这所始建于1951年的乡村小学现有6个班级183名学生。2001年学校建立起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年轻老师为提升教学效果,常在家里制好教学课件,可拿到学校才发现,等着用多媒体教室的班级已排起队,只能按顺序轮流,这样一来,教学进程常常被打乱。“那时候做梦都没想到,‘班班通’会成为现实!”老师们坦言。

    2012年,武陵源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暑假期间,该区斥资293万为全区农村中小学配置“班班通”系统。2013年,武陵源区再次投入200多万,为城区军地小学所有班级配备 “班班通”,至此全区153个教学班级实现“班班通”全覆盖。那些住在偏远山区的孩子第一次摸到键盘,上起了神奇的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学彻底告别“纸上谈兵”。从此,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印象中,电脑不单单是一台显示器,轻点鼠标,那个“窗口”可以带来丰富多彩的山外信息。

    天子山中心学校是武陵源区第一所配备“班班通”的农村学校,6个班级全部配备“班班通”。“班班通”触控一体机采用高清LCD、LED液晶面板,红外及光学触控技术,通过内嵌IGRS标准技术,配套交互性电子白板软件,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在设备实用性、教学互动性、健康环保的教学环境等各方面的智能化要求。现代科技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原本很吃香的多媒体教室已无人问津,大多被改建为物理科学实验室。

    “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很大。”学校负责人熊朝信说,现在无论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老师们都习惯借助“班班通”设备来教学,因为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此前上音乐课,老师只能通过录音机播放磁带,而且需要经常倒带,既费力又耗时。有了“班班通”后,老师只要轻触显示屏便可将音乐倒回到想要的位置。绘画课上,老师再也不需要为如何形象地描述一个物品而烦恼,想画一个任何你想要的物品,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一个个形象、逼真的物品就出现在屏幕上。由于图片、音视频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内容丰富了许多,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也提高了不少。

    电脑藏在讲台里,屏幕挂在黑板旁,“班班通”系统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有了它之后,给课堂带来的改变可是焕然一新。“过去上课,全靠老师用嘴巴说,在黑板上写,太单调了,听着听着就容易犯困。”天子山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黎杰说,现在上课,老师大多先做好幻灯片,配上图片、色彩,还有声音和动画,像看电影一样。有时下课铃都响一阵了,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不想离开教室。

    山里娃触网名师面对面

    语文课上,带学生朗诵完课文、识了生字之后,老师打开电脑。屏幕上播出了课文所描写的场景:青山绿水,鲜花烂漫,莺飞蝶舞,鸟叫虫鸣……看着这般情景,同学们逐渐入了迷,仿佛真的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春天里。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武陵源区城乡中小学课堂上,“班班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没配电脑前,也许还有借口。但现在政府下这么大力气,为山区的孩子创造了接触信息化的条件,我们老师没有理由不努力尽好自身职责。”天子山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郑雅醴说,面对这群几乎从未接触过网络的孩子们,自感“压力很大”。她2014年下学期考取学校的信息技术特岗教师后担任3-6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前一任信息技术教师改任英语教学岗位。

    在她看来,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有责任做好山里孩子的信息化启蒙,所以一有时间,她就钻进电脑室“钻研”。“电脑不仅让山区学生有了接触网络、了解世界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老师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武陵源区城乡学校,老师们都认为信息化进程完全改变自己对教学的看法,电脑对于学生和教师们来说都意义非凡。郑雅醴和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在电脑室的钻研,除了准备学生的信息技术课资料,还要负责帮助老师们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教学资源。

    “我觉得电脑真有意思。”天子山中心学校的屈修合同学自三年级在信息技术课上接触到计算机后,就对这个方方正正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点击鼠标打开浏览器关注全世界的信息,敲击键盘写一篇日记,或者给同桌的小伙伴写一封电子邮件,或者在网上查找老师布置作业的答案……屈修合说,每个星期的信息技术课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课,也是最快乐的时光。

    在武陵源二中五年级学生彭亚楼看来,小小电脑的作用更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虽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有一定联系,但计算法则上与整数、小数有所区别。数学基础并不是特别好的他在课堂上听得不是很明白。“你们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的,也可以找电脑帮忙哦。”信息技术课老师张文波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他打开网络浏览器,输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页面马上显示了很多相关内容,他打开一个视频,正是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听着那位老师的讲解,他觉自己就坐在现场,视频播放完了,自己也彻底搞懂了这个知识点。后来,一遇到没搞懂的难题,他就用本子记下来,等到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一并“攻克”。“我再也不怕学数学啦。”彭亚楼说,因为有电脑的帮助,自己也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

    全员培训注重素养提升

    新技术带来了便捷,也向老师们提出更高要求。“班班通”配备之初,老师们大都不会用。为掌握使用方法,武陵源区教育局通过“立标”、“定标”、“达标”的方式,加强教师对“班班通”教学设备的运用培训。区教育局派专职人员下到全区各中小学校现场督促指导,努力解决教师在教学设备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教师熟练正确运用“班班通”设备及软件。并为每一所学校免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天子山中心学校的刘双银老师年过50,不熟悉电脑操作,就向年轻老师请教,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现在她可是使用“班班通”的高手,还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像刘老师这样年过5旬的教师大都会使用“班班通”上课。

    2014年下学期新学期开学伊始,武陵源区军地小学的王颖老师迎来了异常忙碌的一段时间。教育局新装备一套教育信息化平台,包含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六大平台。老师们都不太会使用,作为信息技术管理员,王颖老师忙着组织校内教师培训,帮助老师们尽快熟悉使用新系统,同时,随时接受老师们的咨询,为大家指点其中的门道。

    全区信息化推进到军地小学时,王老师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应用培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培训等活动,她变成了学校的“信息化专家”,担当起了信息技术管理员。每次参加完市区里组织的培训回到学校后,她都要组织全校老师开展“二次培训”。如今,学校的专任教师100%能操作“班班通”。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我区信息化建设重环境建设更重素养提升,要让教师们不仅‘会用’,而且还要‘用好’。”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泽远介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区教育局积极谋划应用能力建设工作,成立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信息化软环境建设。包括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全员培训工作,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用能力专题培训,开展一系列强化信息化设备应用的课程评比、资源评选等活动,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发展,学科覆盖率达到100%,教师上传资源达到100%,课堂使用率达到80%,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80%以上,武陵源在区教育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宽。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