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在全面建设“四个武陵源”的进程中,武陵源法治人踏石留印、铿锵发声,奏响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最强音。2009年、2011年、2013年获评全国先进法治县(市、区),2016年获评“六五”普法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连续22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连续12年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武陵源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推动“四个武陵源”健康发展;良好的政务环境,让各行各业焕发活力,不断做大做强;良好的治安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奔小康……
奏响“部署曲”,确保“法治武陵源”建设稳步推进
2014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武陵源、法治武陵源、诚信武陵源、快乐武陵源”,“法治武陵源”创建是“四个武陵源”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委区政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
武陵源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法治武陵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法治区县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16-2020年)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将法治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成员单位尽职尽责、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武陵源区先后出台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建设“法治武陵源”工作规划》《关于开展“法治武陵源”创建工作的决议》《关于迎接全国全省先进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检查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将创建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实行分工负责,全面推进法治区县创建工作。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正是依法治区宏伟蓝图的磅礴展开,让平安武陵源、法治武陵源有了恢宏高度,让武陵源的幸福之路有了崭新张力,让武陵源的飞速发展有了猎猎风声。
奏响“进行曲”,开创“法治武陵源”建设新局面
武陵源区各党组(党委)中心组开展集体学法100余次,开设法治主题培训班1次,对拟提拔、重用的25余名干部组织任前法律考试考核。全区建立村(居)法治宣传栏33个,法律图书室33个,农村法治宣传广告牌100余个。举办学生法治讲座30多场次,组织开展企业职工法治讲座2次。利用景区车站、索道站、旅游大巴等人流密集区域和经营户LED显示屏,在景区重要地段设立宣传点4个,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抓住“三八”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农村法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节点以及各类专业法颁布周年或特殊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区普法宣讲团、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组织法治宣传20余次,发放资料14000余份,受教育近3万人次。完成城区高云桥至宝峰桥沿河风光带法治公园建设。
在落实信访维稳责任上,坚持常委包片、处级干部联点、区直单位联村(社区),与属地单位共管,坚持项目建设、互助共建、村(社区)换届等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信访维稳责任就一并落实到哪里。完善综治维稳形势研判例会制度,从区、乡(街道)到村(社区)层层建立综治维稳微信群,坚持村(社区)每周、乡街道每半月、区每月召开例会研判信访维稳形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经常化,区委书记、区长主持重大涉稳问题接访达28批次。开展“信访积案清零”攻坚行动,坚持领导包案、部门联动、逐案施策、公开听证,积案化解销号达100%。
落实重点人员及重点群体“五包一”化解稳控措施,加大对特殊人群教育管控力度。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8人,安置帮教61人,无一例脱管、漏管、虚管,重新犯罪率为零。救治救助重性精神病患者46人,落实“以奖代补”政策87人,没有发生一起肇事肇祸事件。圆满完成全国“两会”、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等14个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任务,无任何非访滋事行为发生。
建成各类调解委员会50个,公共法律服务站点37个,全区33个村(社区)和17个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及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推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三大调解优势互补,形成拳头攻坚的“三调联动”模式,变单打独斗为联手发力,取得“1+1+1>3”的显著效果。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934件,调处成功926件。
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共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34件,检察法律文书54份。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生效裁判文书上网率达100%。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执法监督“四长”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评查案件397件,纠正瑕疵案12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16份,催办案件通知书10份,督办案件14件,提升了司法案件办理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同时,制定全区推行政府法律顾问的文件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法律顾问的选聘、使用和考评等程序。目前,区政府本级、各乡(街道)及法律事务较多的政府部门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对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审、有件必登、有件必备,对规范性文件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召开听证会。今年以来武陵源先后对《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武陵源区城区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了公众意见。建立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系统,实行规范性文件到期自动淘汰机制,适时清除不合法、不必要或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奏响“特色曲”,谱写“法治武陵源”新篇章
在全区33个村(居)建立了法治工作站,采用零距离服务群众、面对面调处纠纷的形式受到了群众百姓的欢迎。法治工作站成为武陵源创建“法治武陵源”的品牌。
建立健全了以区委法治武陵源建设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区依法治区办为纽带,以乡(街道)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基础,以村(社区)法治工作站为前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四级法治工作网络。每个法治工作站设站长1名,由各村(社区)第一书记担任;设指导员1名,由区公、检、法、司、法制等部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设专干1名,由网格员或治调主任担任。区财政将法治工作站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年度考核发放法治工作经费。
一年来,通过法治工作站化解各类大小矛盾纠纷306起,其中疑难复杂矛盾16起,深受群众好评;组织开展法治宣传40次,获益群众达2万人;传达民情民意1500余次,解决问题190余件。
武陵源区在全国率先成立“旅游速裁法庭”,坚持“效率上快、程序上简、收费上免、方式上调”的原则,建立电话(0744—5616079)、接访、上门、巡回等多种途径的立案机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将工作重心进一步向景区转移,实现 “五一”“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在森林公园、吴家峪门票站巡回办案的常态化,对受理纠纷实行“当天立案、当天结案、当天执兑”。
2017年共接受游客咨询200余次,受理旅游纠纷50起,均现场结案并执行到位。在各大景区景点树立14块旅游速裁法庭公示牌,以便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旅游速裁法庭微信在线调解室,10名法官24小时在线受理纠纷、接受咨询,已通过在线调解室成功调解旅游纠纷10 余起,均当场执结兑现。
如今,武陵源区正以推进社会法治为目标,准确把握法治建设的重点问题,积极推动思路创新、措施创新,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百舸争流、只争朝夕的姿态,形成全民参与法治城市建设的洪流,努力实现法治建设的新突破。站在新的起点上,武陵源在依法治区征程中,必将汇聚更加磅礴的交响曲。 (通讯员 屈泽清 戴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