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12月18日讯 (通讯员 屈泽清 李祥富) 近年来,武陵源区中湖乡坚持 “旅游富民、产业兴乡”,按照“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创业在产业链上”的思路,以“党建+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产业,形成了以原生态、特色产业、农耕文化为主的鱼泉贡米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生态山泉灌溉,鱼泉贡米美味神州。”鱼泉峪村位于武陵源区中湖乡西部,因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优越,出产的稻米颗粒均匀整齐、米饭松而不散、营养丰富。“采用土家族千百年传统耕耘方式培植,米质油滑贼亮,米饭香气四溢。”中湖乡渔泉峪村党支部书记周怀福一语道出鱼泉贡米大受欢迎的奥秘。对于为什么叫贡米,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期,一土司王偶然食用鱼泉峪村的米饭,不但感到香甜可口,几天后齿颊仍留有余香,遂想方设法进贡给皇宫。皇帝御用后,更是称奇不已,要求鱼泉峪所产的稻米全部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宫,“鱼泉贡米”也因此得以名扬天下。
武陵源区中湖乡抓住这一优势资源,于2011年开始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投入大量扶贫资金建成鱼泉贡米生产基地,成立张家界鱼泉峪贡米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产销鱼泉贡米。 “鱼泉峪贡米”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曾在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斩获“金奖”。鱼泉贡米生产基地也是湖南省湘米标准样品米生产基地。
2016年,中湖乡党委抓住贡米的品质优势,结合精准扶贫,争取专项扶贫资金300万元,组织全乡十个村居党支部积极参与品牌贡米的发展,成立了张家界鱼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担任公司董事会、理事会成员,保证了村居党建与公司的产业深度结合。”中湖乡党委书记刘美洲介绍,乡党委是公司的“主心骨”,各村党支部是公司与农户“联络员”。这种“党建+产业”的模式确立以后,为鱼泉贡米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鱼泉峪村党支部自201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鱼泉贡米”品牌的发展,全村党员干部个个都是水稻种植的“专家”,水稻栽培技术烂熟于心,时时充当种植户的义务“指导员”。三家峪村党支部、青龙垭村党支部则把年青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党员覃辉、向延政等人带领村民开始推行生态种养,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更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产出品的质量。“百姓的日子好不好,就要看村里的班子会不会谋事,党员会不会干事,是不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情来办,我们是有一个目的,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周怀富介绍。
2016年,全乡“鱼泉贡米”种植面积达到4400亩,各村居支部多方争取项目投资,张家界鱼泉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健康平稳发展,产业效果明显。每亩稻谷产量700斤,公司收购价300元/100斤,亩产值2100元同比增长30%。全乡稻谷产量达到308万斤,实现产值600万元。公司集中收购100万斤,加工成“鱼泉贡米”25万斤,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实现润80万元。并为全乡贫困户实现分红54万元,助推中湖乡1777名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2017年,在中湖党委的精心筹划下,在保持鱼泉贡米发展的优良态势下,开辟了“稻鱼共养”“稻鸭共养”“再生稻”栽培等新兴农业产业项目,并借助“湘米工程”和“统防统治”项目的带动,全乡实施稻田养鱼250亩,稻田养鸭2000亩,再生稻栽培500亩。
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全乡种植户在鱼泉贡米基地的稻田放养谷鸭5千多只,放养青鱼、鲫鱼、鲤鱼等6万多尾。金秋十月,不仅“鱼泉贡米”大丰收,“鱼泉贡鸭”、“鱼泉贡鱼”也试养成功。每亩成活鸭10只,每亩产鱼50斤,相应每亩产值在原来21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
通过发展产业不仅让部分党员自己先富裕起来,更是将一批党员培养成了一组一村一乡走上富裕之路的“领头雁”。
“中湖是农业大乡,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既要保生态,又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湖乡党委书记刘美洲介绍,以“振兴中湖乡村”为目标,依托鱼泉贡米产业,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幅山美水美的中湖发展新蓝图正在缓缓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