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武陵源

武陵源区“四个结合”提升脱贫成果

2019-04-28 16:47:41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屈泽清 陈星瀚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张家界新闻网4月28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 陈星瀚)2016年,武陵源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区脱贫摘帽,并一跃成为全省三类区县中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区。脱贫摘帽以来,武陵源立足区情实际,紧紧抓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关键,紧紧依托旅游这个支柱产业,扎实做好“四个结合”文章,确保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努力让广大农民逐步走上更高水平的小康之路。

    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吃上“旅游饭”。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五个一”示范工程,即:建设一批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育一批旅游扶贫产业,实施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培养一批旅游扶贫人才,建立一套旅游扶贫工作机制,促进旅游与扶贫有效对接。力争到2020年,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接待规模达到33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4.8亿元。引导扶持农民围绕核心景区和中心城镇,在规划三个乡村旅游示范片、打造10大乡村休闲旅游线路的过程中,重点开发乡村民宿、现代农业庄园等新兴业态,发展亲子游、自驾游、生态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全区四分之一的名农民从事旅游业。初步统计,全区有5000余农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大力引导扶持发展农家乐餐饮、特色客栈、农业观光园发展,着力提升“五号山谷”、禾田居农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山沟沟等旅游扶贫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三个乡村民宿示范片,带动全区10个村转型发展旅游,确保1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让贫困户持续吃上“旅游饭”。

    结合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鼓起“钱袋子”。按照“区级统筹、乡镇主导、产权到村、收益到户”的原则,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三级扶贫产业体系。“一乡一业”:出台奖扶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本地“能人经济”发展,重点在有贫困人口的4个乡(街道)扶持做强菜葛、高山辣椒、土家织锦、特色贡米等四大扶贫产业项目,让产业红利覆盖所有贫困人口。“一村一品”:采用委托扶贫、股份合作的模式因村打造村级产业,在22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各建成1个种养殖、农村客栈、特色民宿、乡村停车场等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将贫困人口纳入农民合作组织直接受益。“一户一产”:对有家庭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因户施策,帮助每户至少落实发展种植、养殖、介绍务工等一个增收项目。加强农产品销售与市场对接,规划建设旅游农产品超市,开展网络和微信营销,帮助贫困户对接市场,促进增收。科学确定产业扶贫项目的参与方式,坚持益于监管、益于核算、益于发展的原则,将全部贫困村以村为主体参与委托扶贫和股份分红,实现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方式与贫困村的有机对接、产业项目与贫困户的利益无缝衔接。进一步夯实“基地+公司+农户”基础,促进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山林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分红。通过产业帮扶全覆盖,使全区贫困户全面享受乡、村、户三重产业增收保障,有效解决贫困户长期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结合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住上“新家园”。以开展城乡互助共建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坚持机关单位与贫困村(居)“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模式,实现城乡发展紧密相连、互助共进。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以三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核心景区五大门票站入口公路沿线为重点,着力实施“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大行动,全面推进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打造特色鲜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营造与世界自然遗产相媲美的风景线,提升农民的幸福感。结合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民宿发展和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工程,推进贫困村(居)房屋改造和风貌建设,把移民安置点建设成为旅游风情街、特色民居村。2018年,武陵源整合涉农资金97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道路通达等项目117个,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省定任务。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创新成立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全区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1万亩、市级龙头企业12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家庭农场40家。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完成整治项目15个,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

    结合抓实基层党建,让农民依靠“好支部”。坚持抓好村(居)班子建设,结合村(居)换届,对全区村(居)班子进行整顿,重点对贫困村(居)班子进行调整优化,在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优秀后备干部中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打造一支公道正派、善于创业兴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队伍。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村干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双述双评”制度,着力强班子、严管理,强基层、打基础,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加快脱贫的内在动力。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员树立创先意识,着力在农村党员中培育本土经济“能人”、产业带头人,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作用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活力,让群众干有目标、学有榜样,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坚持选派部门班子成员或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全区所有村(居)覆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个人优势和后盾单位优势,帮助贫困村党组织建强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扶贫措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等各项工作。调整优化帮扶干部队伍,坚持党员干部与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模式,形成干部与贫困户紧相连的帮扶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帮扶“五个一”(有1名结对帮扶干部、1个帮扶标识牌、1本帮扶档案、1个脱贫计划、1套帮扶措施),推动对象识别精准、业务指导精准、政策对接精准、因户施策精准。持续开展服务群众“三三制”活动,坚持落实定人、定时、定点三定责任,抓实登记接见、处理办结、及时反馈三个环节,强化群众监督、运行保障、考评奖惩三项制度,促进联系服务群众由点向面、由阶段性向长期性、由解决个体问题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