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5月27日讯 (通讯员 屈泽清) 5月24日,武陵源区委办(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及热心人士在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白虎堂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白虎堂社区的“白虎堂红军游击队”遗址,寻访红色文物、感悟革命精神。
在途中,社区干部联系上了许连权。忠厚的许连权听说有人来探访,放下手中的事情自文丰社区直奔白虎堂,在半山中赶了上来。在他的讲述中,一段“白虎堂红军游击队”的红色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
1934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解放了原大庸县北固乡的岩口村(现永定区合作桥乡岩口村),随后进入了溇南乡喻家嘴(现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扩红。白虎堂的许书生、许庸远等一众人得知红军在喻家嘴扩红的事,大家决定成立一个游击队,推选许庸远为队长,游击队取名为“白虎堂红军游击队”。游击队作出三项决定:一是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反动的区、乡政府;二是争取更多的穷苦人的支持,扩大游击队的组织和活动范围;三是派人尽早和红军部队联系,争取所有队员加入红军。并要求大家献出家里的武器。不几天,游击队就有了4 支火枪、5 把梭镖、3把大刀、3把虎杈。
随后,许庸远派出游击队员四处走动串连,按照红军讲的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开展游击队宣传工作。游击队很快发展到了40多人。几个月内,游击队在北固乡全家坊、高家峪、西茶峪、老虎峪一带打土豪分田地,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穷苦人民的热烈欢迎。
白虎堂游击队成立后,一边坚持游击活动,一边积极参与寻找红军。游击队派许庸远、许贵林与许义华三个人前往红军驻地与红军联络。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大庸县北固乡张家坪(现永定区合作桥乡覃家山一带)。在“中国工农红军大庸独立团”,他们找到了王团长。王团长认真听取了许庸远关于游击队的组建及人数、枪支和活动情况的汇报。在旧历年降临之际,游击队接到红军独立团的通知,要求他们正月初四赶赴北固乡张家坪。就在游击队向大庸县北固乡转移之前,前往桑植护送红军伤员的许书生、许礼生因遇敌人包围,没能赶上队伍的转移,被迫留在家乡,后遭迫害致死。游击队的其他队员都顺利地赶到张家坪参加整训。在整训中,黄指导员给游击队宣讲了红军队伍的纪律,并给大家讲当前的形势,告诉游击队员,中央红军已经西进,从湖南进入贵州,根据上级决定,各路游击队进行整编。1935年1月,白虎堂游击队整编为红军独立团第九连,随后踏上长征路。
在位于白虎堂社区的周峪组的“白虎堂红军游击队”遗址,许连权从木屋中拿出了不少他珍藏的“宝贝”,“这些都是我爷爷许庸远建立红军游击队时使用的物品,有两把大刀、两眼土炮,还有一盏马灯等,爷爷读过的一本《三字经》也还在。”许连权是白虎堂红军游击队队长许庸远的孙子,有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三。
在交谈中,许连权还提起了许义华(原名许传生)在上世纪80年代回乡时对他们说过的话: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欺负人。他们一家人都牢牢记住了这句话,生活过也很平安平淡。
许义华是许庸远的亲侄子,许庸远是他的五叔。1919年11月7日出生,193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许义华参加了白虎堂红军游击队,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四师、八路军一二零师、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北京军区等部队从事革命工作。1955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上校军衔,1957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3月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从部队转业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财贸政治部主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副组长、中共北京市委财贸部副部长等职。
“武陵源是旅游胜地,也是一块红色热土。”在返程途中,区委办副主任、区档案局局长邓宝华感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武陵源区人民上下一心,不等不靠,正以革命前辈的精神为指引,用勇毅的决心、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