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永定区

撸起袖子“拔穷根”

——记区民政和民族宗教局驻丫角山村工作队队长 龙志荣的先进事迹

2018-09-19 08:44:57  来源: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永定区桥头乡丫角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村活动室,水渠破烂不堪,村组道路弯曲狭窄,没有路灯,空心房遍布,村容村貌脏乱差。村内无集体经济,村级组织运转艰难。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稻谷种植和外出务工……2017年3月,区民政和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志荣率领扶贫工作队进驻桥头乡丫角山村,并担当扶贫工作队队长。至今,该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村活动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破解了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和村级组织运行艰难、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村民是亲人

     

    龙志荣一走进丫角山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扶贫事业。驻村后得知该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薄弱,筹资50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群众讲习所,入户走访老党员、非贫困户和建档立卡户100多次,看望慰问患重病群众10余人,充分利用党员主题日活动和党员群众讲习所发挥出党组织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区民政和民族宗教局驻丫角山村第一书记杨中文说:“龙局长尽管工作繁忙,每个月至少有20天在村子,有时利用晚上去,有时大清早赶去。”龙志荣常对村民们说:“既然区委安排我到丫角山村扶贫,丫角山就是我的家,丫角山的村民就是我的亲人。”跑项目资金,他亲力亲为。村里种植莓茶、黄桃资金成难题,他多方筹集资金。在大走访时了解到秦远民和杨恢兴都有智障人员,住房安全但简陋,随即想办法筹措资金给与每户8000元的房屋整修和医疗救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早日脱贫。春季为44户贫困户筹集44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在秋收时节走到肢体残疾人贫困户谷中顶家时,正好碰上一人在收割稻谷就立马下田帮忙收割稻谷直到黄昏。

     

    产业化扶贫

     

    龙志荣刚来丫角山村时,在调研中发现该村是一个无资金、无产业、无资源的三无村村里需要脱贫的户数共有44户165人。龙志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求按不同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按照产业扶贫、兜底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把全村44户贫困户分成四类,并一一为其建档立卡,切实作到心头明、底子清,扶贫扶到点子上。两年来,丫角山村的产业扶贫风生水起。在2017年村集体的150亩的黄桃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莓茶50亩;进一步规范管理村里的山塘水库,将以上村集体资源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模式成立村级农民合作社,发展优质水稻、黄豆等重点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3万元。2017年,全村脱贫已脱贫22户99人;剩下的22户66人将于今年脱贫摘帽,全力实现脱贫率100%的目标,并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

     

    旧貌焕新颜

     

    沟渠流水潺潺,道旁的桂花树、大樟树迎风摇曳,村活动中心气势恢宏,村图书室别具风味……如今的丫角山村已不再是旧模样,正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龙志荣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成员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坚持围绕争取项目、依托项目促扶贫的思路,积极主动与后盾单位和相关部门对接协调,努力争取项目支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先抓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两年的努力,投入资金43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0米到户;进行农网改造380伏电到村到组;投入220万元,进行7200米到组公路硬化;投入120万元修建了村部;投入110万元修建了阳光房;投入200万元进行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帮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整修,村级公共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已经达到村出列标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多少个日日夜夜,龙志荣情系群众冷暖,让丫角山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村里集体经济壮大了,贫困户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腰板也挺直了。但是龙志荣没有停止帮扶的决心,仍然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将继续带领丫角山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坚定不移地走向逐梦小康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 宁惠 通讯员 田贵学 田卫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