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永定区

“搬”出幸福生活

——永定区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2019-11-21 09:11:32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宁奎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水泥路到家,水、电、气、网全通。11月12日,笔者走进永定区茅岩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居,与风情小镇风景浑然一体。搬迁群众脸上满是笑意,“一揽子”扶持措施让他们尝到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滋味。

    近年来,永定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让1642户5914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挪穷窝,脱贫有希望

    “山是石头山,插在云里面;田是卧牛田,挂在半山间。”这是以前永定区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当地群众脱贫。搬,才有希望;搬,才能发展。听民声、顺民意,一场“大迁徙”迅速展开。

    2016年以来,永定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以空前力度、超常举措、十足干劲全方位推进。

    在项目选址上,立足各乡镇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交通条件较好、水土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开发有潜力、区域承载容量大的乡镇中心地区作为搬迁安置地点,力求整体性解决影响贫困户脱贫的出行难、上学难、就业难、发展难等问题。

    在基础建设上,严守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搬迁户不举债、建新必须拆旧3条红线;

    搬迁户可自愿选择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等方式,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一心建好群众期盼的安居工程。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率达70%。”永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龚朝明介绍,到今年底,该区搬迁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等“六个清零”目标。

    住新家,生活很滋润

    永定区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家园建造起来。天门山镇安置点位置优越,功能齐全;三家馆乡安置点毗邻集镇,楼下服装厂产销两旺;王家坪镇安置点依山傍水,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充分发挥;西溪坪街道安置点如新兴小镇,生机勃勃。

    “以前到镇上买个生活用品,一去一回要折腾半天。”在新房厨房里,罗水乡安置点搬迁户童国政一边切菜一边说,搬下山后,就算炒菜时发现少了盐,临时去镇上买,也不会影响做饭。

    为了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永定区所有安置点基本实现路、水、电、网络、有线电视全通,并实现4G手机信号全覆盖;落实了安置点医疗、教育等配套民生工程,部分安置点还新建了农贸市场;安置点全面融入当地生活,享受社区服务。

    “到中心医院只有100多米。”沅古坪镇杨海华说,搬到安置点后,自己就医方便,孩子上学也方便,妻子刘连呈还得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分新房、拿钥匙、贴对联、住新家……分房仪式接连不断,搬迁群众心花怒放。

    改穷业,致富渠道多

    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是总要求,能脱贫、可致富是硬道理。为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永定区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为贫困群众拓展多种多样的脱贫致富渠道。

    作为莓茶主产区,茅岩河镇新增200亩莓茶基地,面向搬迁群众提供近50个工作岗位,每人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安置点门店,还可吸收搬迁户子女就业。不久,安置点将新建一个加工厂,能增加50个稳定就业岗位。搬迁户也可创业种植莓茶,亩年收入最高可达1万元以上。

    天门山镇结合自身特有的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为搬迁户提供了89个工作岗位,其余29户搬迁户也通过自主择业与引导就业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靠近景区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配套服务业,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参加;在多地山区,大力发展莓茶、中药材、特色水果等农业产业基地,让搬迁户以土地入股、小额信贷入股、劳动力务工等形式,参加基地建设或加入经济合作组织;在主要产业基地或偏远乡镇,建电商服务站点,大力发展电商,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搬离穷窝窝,迁来幸福感。如今,永定区1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均安排了具体产业项目,引导发展特色农林产业875户、发展现代服务业263户、发展劳务经济891户、安排公益性岗位29户,搬迁户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