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新闻网5月25日讯 (通讯员 陈千洪 屈泽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武陵源区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21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截至5月21日,全区21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部赴村到岗,并完成工作交接,为全市率先完成工作队选派及交接的区县。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对于脱贫攻坚期间而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选派范围更广,涵盖了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未列入重点村和示范村的已脱贫村、原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因此,武陵源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应派尽派”“尽锐出战”的原则,选派驻村工作队21支,其中市派工作队2支,区派工作队19支,实现了对全区4个乡(街道)21个行政村驻村全覆盖。
在这次驻村工作队调整轮换过程中,武陵源区严把后盾单位调整、驻村干部选人、驻村队伍派驻“三关”,确保驻村干部选的准、沉得下、融得进、干得好。严把后盾单位调整关,遵循“整体不变、局部调整”原则,原脱贫攻坚后盾单位的联系村(社区)原则上基本保持不变,保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连续性;严把驻村干部选人关,区派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由后盾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工作队队员必须是后盾单位在编的正式干部职工,且热爱扶贫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奉献精神;严把驻村队伍派驻关,对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范围的3个村,实行“一队三人”;对上报的3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轻的8个已脱贫村,实行“一队两人”;对原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6个非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的2个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接下来,武陵源还将持续抓好驻村工作队的培训、督导与管理工作,帮助工作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本领。
“握紧‘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从脱贫攻坚战场转战乡村振兴战场,我有信心把工作开展好,不负上级嘱托,不负村民殷切希望,跑好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5月21日,武陵源区委组织部驻协合乡杨家坪村第一书记陈科在入驻杨家坪座谈会上说,工作队要根据当地发展要求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村支两委多沟通多配合,尽快明确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摸清村里民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充分激发老百姓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加快产业和乡风文明建设步伐,扎扎实实为民服务,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振兴工作队作为‘尖刀班’和‘突击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武陵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驻村办主任符亚宾表示,武陵源区将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把更多年轻干部派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去,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