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武陵山腹地的蛮荒闭塞山乡,到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旅游胜地,武陵源35年立区发展之路,便是一段浓墨重彩的文明变迁史,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的“金字名片”,为这段历史进程写下注脚。
文明花开满城芳。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武陵源区将旅游发展的文明基因一脉相承,从“让游客满意”到“让群众满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的诗意描述,成为如今文明武陵源的真实写照。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平台从本月起,将分期刊载武陵源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巡礼系列报道,解读武陵源区“创文”进程中增进民生福祉、美化城市面貌、改善人文风貌、提升治理效能等系列发展成就,以飨读者。
武陵源城区一隅(资料图)。
█ 全媒体记者 鄢渊 通讯员 赵芳 曹淑莉
“创文”是方向,为民是初心。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武陵源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宗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着力在服务群众、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文化服务、市场改造、生态保护……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创文”理念贯穿了武陵源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有力的参与者、最广大的受益者。
弱有所扶,满足困难群众救助需求
近年来,武陵源区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主线,多方联动,织牢社会救助网络,点亮社会救助暖灯,力争全民共享物质文明发展成果,不让任何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全面发放低保、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通过不间断开展“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活动,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入户调查,2022年成功为20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对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行无障碍改造。
通过强化街面救助,努力实现流浪乞讨现象清零。完善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分类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站坚持24小时值班,畅通24小时救助热线。组织人员以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巡查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困难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医保快递,满足偏远山区购药需求
为解决好偏远山区群众购药难、报销难、办事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武陵源区在全国首创“医保快递”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依托区、乡(街道)、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全区建起15个村级医保服务站,创新“多级联动、接力服务、全程代办、无偿代理”服务手段,打造“医保快递员”进村入户“送、收、购、办”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医保快递员”为高龄、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等人群代购药品,送政策、送药、送诊下乡,上门收集业务资料,代办医保业务。基本实现“医保办理不出村、特殊群体有代跑”,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百姓“心坎上”。
“医保快递”服务自实施以来,共为全区参保群众送去价值2.9万元药品,经办代办业务2533人次,惠及人民群众2.3万余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1%。在2022年12月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高发期,“医保快递”第一时间为偏远山区1200名群众送去退烧药,为304位重点关注对象送去“爱心抗疫包”。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切实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医保快递”服务收获了偏远山区群众一致好评,被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争相报道。
文旅融合,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春节免费送春联、春节文化文艺进景区、书香满校园朗读日、学雷锋文艺汇演、“文化悦老”进社区、“红心颂党恩喜迎二十大”文艺汇演、峰林露天音乐会、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仅2022年,武陵源区便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9场次,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加强文化服务供给,近年来,武陵源区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不断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城区新开复合式书店及文旅书吧,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武陵源,持续推进城区体育场所、健身设施建设及维护,城市社区均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且设施状况良好。
此外,武陵源还立足景城一体区情实际,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核心景区“六大提质”工程,以索溪河为中轴建设滨河生态休闲娱乐观光带、户外游憩系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亲水休闲场所,并安排专人开展志愿服务,进行文明旅游知识宣传及文明旅游告知、提醒、规劝。
精准普法,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是一座文明城市的基石。截至2022年,武陵源区已连续2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连续18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
多年来,该区多措并举,打造法治武陵源。做好普法规划,制定了《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全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建好法治文化阵地,全区33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成法治宣传栏,17个村(社区)建齐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办好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用好屋场会、公开课、电影短片、“村村响”广播等媒介,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集中宣传、大学生春节“送法下乡”“政法单位联乡镇(街道)、政法干警进村居(社区)”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营造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市场整治,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小市场大民生。有着浓浓烟火气的农贸市场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
为了提升辖区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武陵源区制定创文巩卫农贸市场攻坚行动工作方案,设立专项检查机制,定期对农贸市场及周边展开不定时检查,以查促改,对市场卫生、基础设施、占道经营、停车秩序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提升。确保市场内部“日清日扫日消毒”、活禽宰杀区与销售区分离、市场内老化损坏基础设施统一更换、“三防”设施完善、车辆停放区分类规范。
2022年以来,该区累计开展农贸市场联合整治行动35余次,规范摆放非机动车、共享电单车1150余辆,劝导店主入室经营1430余起,清理流动摊贩1280余处。现如今,辖区农贸市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的“菜篮子”拎出了幸福感。
生态优先,满足群众美好环境需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武陵源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等美好环境需求。
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加大对建筑扬尘、秸秆和垃圾焚烧、餐饮油烟和烟花爆竹等面源大气污染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6个“百分百”,实现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全覆盖。2022年,武陵源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9%,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持续优化水环境。近年来,武陵源区先后筹措资金约11亿元大力推进核心景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共计迁出居民3087人、拆除房屋面积约1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200余万元完成20余座旅游厕所改造提质,投资2000万元完善游览配套设施。2022年,该区又投入资金380余万元完成了金鞭溪上游居民片区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并耗资50余万元建设在线水文监测系统。自河长制推行以来,该区又围绕“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整治、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河库“四乱”排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改等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城区景区水环境,保护健康水生态。
金鞭溪跌宕多姿、鱼翔浅底,溪畔古木参天、群猴嬉戏;索水河曲溪潺潺,张家界石滩花草繁茂、白鹭翱翔。从景区到城区,武陵源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游人如织,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迷人画卷。“青山远黛多妩媚,绿水淙淙应如是”成为武陵源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真实写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这里绽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