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区县新闻 > 永定区

覃会:扛起地虎凳,我不后悔。

2023-07-27 09:56:18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  阅读: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张家界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谷俊德 钟钰伟)“太高兴了,这次以地虎凳习俗为题材的舞蹈节目《逗虎》,一鸣惊人,斩获湖南省”十佳节目、十佳演员”两项大奖!地虎凳习俗被搬上舞台,具有民族性和趣味性,能做到舞武合一,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民间习俗,还真有看点!”7月24日,覃会见到记者,高兴地说起了地虎凳习俗的传承故事,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覃会是永定区罗水乡的土家族姑娘,也是地虎凳习俗市级传承者。在风情独特的永定区土家族,覃会和他的村寨,世代生活在大山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土家民族文化。

    在张家界地虎凳习俗中,地虎凳舞蹈在桑植县白族地区广泛流传,而永定区土家族的地虎凳武术却最为鲜活。作为地虎凳习俗中最为耀眼的民族武术,地虎凳武术洒脱、飘逸、勇猛,表达了土家儿女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性格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地虎凳武,是张家界武术中的一朵奇葩,他从上世纪60年代从桑植等地传到永定,至今传承了六代。”作为永定区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传承人,覃会巾帼不让须眉,她与地虎凳武相伴20多年,竭力传创新发展,在永定区武术界小有名气。

       自古英雄出少年。 今年32岁的覃会,6岁时就受父亲、伯父的影响,对民间文化情有独钟,慢慢地,她喜欢上了勇猛彪悍的地虎凳武。10岁以后,她先后师承老师傅钟为汤、覃金平等民间武师,系统掌握了地虎凳武的独门绝技。2010年20岁的她开始带徒弟,至今有弟子200多人,遍及永定区罗水一带山区。她把地虎凳武当作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来潜心修炼。还挖掘整理地虎凳武的文化内涵和动作要领。她精心实践,自创了地虎凳武“猛虎跳” “饿虎叼羊”“恶虎翻身”等12个武术招数。她技艺高超,能独自持凳参与对攻,能两人持凳参与翻滚,能三人持凳表演“虎卧氹”“虎擦痒”“虎洗澡”等独门绝活。她将地虎凳武作为一种文化精心传承,在永定区教字垭、罗水、桥头、尹家溪一带展示地虎凳武,还不断变换队形,她的武术队形有梅花形、十字形、梯形等多种,把地虎凳武广泛用于群众节日庆典、红白喜事、祭祀、庆丰收等活动中。其代表作品有《地虎戏猫》《地虎望月》等武术招数。

    一把板凳蕴藏无穷力量。地虎凳武术刚勇敏捷,在张家界张扬着一种生生不息的魅力。地虎凳习俗成为非遗项目后,覃会主动担任传承人,无怨无悔,敢于担当作为,挑起传承的责任。她的组织和宣传能力突出,每一次传承,都是竭尽全力的付出,从人员的挑选、道具的制作、乐器的演奏、队形的变换、服装的添置、舞美的效果等,她都事必躬亲,尽心尽力发挥出组织、领导、传帮带的作用。她不时组织地虎凳武术团队深入到学校、社区、街道、乡村中,为群众送去精神大餐。“我是第一个将地虎凳武搬进学校传承的民间艺人!”在繁琐重复的民间传承中,她热情大方,自制板凳道具、围鼓、唢呐、长号等音乐器材,建立龙洞湖地虎凳武实践基地。她将教字垭小学、罗水小学作为传承基地,每周对学生传教地虎凳武术,不断挖掘地虎凳习俗的历史文化内涵,给山区群众艺术享受和精神力量。

    守正创新的非遗文化也必须与世俱进。传承是最好的铭记,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年轻执着好强的覃会,趁着民间文艺繁荣发达的春天一路走来,她带着她的队伍,活跃在永定教字垭一带的山区,展示着地虎凳武的强大艺术张力,也彰显了一位代表性传承者的所具备的倔强、拼搏、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地虎凳习俗,2021年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流传区域还仅仅局限在涨家界及周边地区,随着非遗项目的不断推广,地虎凳习俗所包含的舞蹈、武术、习惯等文化得到挖掘和传承,促进了这个项目的发展,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挖掘和传承这个项目的历史文化,让这个生机勃勃的非遗项目在三湘四水间发扬光大!”覃会信心百倍地说。覃会的身上,有一种民间艺人的美好禀性,这就是自强不息。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举报此信息
进入张家界新闻网微站